什么是土地鹽堿化呢?土壤鹽堿化是指土壤含鹽量太高(超過0.3%),而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。本文介紹形成鹽堿土要的條件(成因)及鹽堿地的兩大類型。
一、形成鹽堿土要的兩個條件
一是氣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(高于臨界水位);另一是地勢低洼,沒有排水出路。
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份,如其水面接近地面,而該地 區(qū)又比較干旱,由于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發(fā)后,便留下鹽分,日積月累,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,形成鹽堿土;
如是洼地,且沒有排水出路,則洼地水份蒸發(fā)后,即留下鹽份,也形成鹽堿地。
二、鹽堿地的兩大類型
土壤鹽堿化按照其形成過程 劃分為兩大類型:
1、原生鹽堿化土壤::指在鹽土、堿土、鹽化土、堿化土上開墾的土地, 從開發(fā)利用(耕種)以來,盡管進行了洗鹽、排鹽等一系列土壤改良措施,由于土壤質地黏重或具有黏化等障礙層或地下水位高,排水排鹽出路少、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,土壤始終沒有完全脫鹽。
2、次生鹽堿化土壤:指在鹽土、堿土、鹽化土、堿化土上開墾的土地,土地開發(fā)耕種以后,經過洗鹽、排鹽等一系列土壤改良措施,土壤曾經(已經)脫鹽(成為非鹽堿化土壤),但是由于管理問題,田間灌溉水量過大,提高了地下水位,使土壤重新積鹽或因排水渠道淤塞,土壤排鹽變?yōu)榉e鹽,形成次生的土壤鹽堿化。
三、鹽堿地形成的原因
1、氣候因素
干旱地區(qū)、半干旱地區(qū)的降水量比較少,水分蒸發(fā)快,在水中溶解的鹽分就很可能在土壤的表層聚集,就很容易形成鹽堿地。夏季的雨水比較多,大量鹽會跟著水流走,這時土壤中的鹽含量少,春季水分蒸發(fā)較多,水中的鹽分會慢慢聚集在土壤表層,這時土壤中的鹽比較多。
2、地理條件
地形的高低對鹽堿地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,因為地形的高低關系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動進程,也就是關系到鹽分的聚集和行動,溶解于水中的鹽分,一般會跟著水從高處向低處移動,在低洼地形聚集,形成鹽堿地,通常鹽堿地都在盆地、低洼地區(qū)和排水不好的平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