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人工栽培茯苓已有400多年歷史,主要栽培區(qū)域是云南、廣西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等省。今天我們?yōu)榇蠹?strong>介紹茯苓人工栽培技術,讓大家明白茯苓種植技術以及過程是怎樣的。
一、栽培茯苓的木料準備
秋末冬初,在松樹休眠階段,選彎曲不成材的松樹伐倒,此時干得快且不易脫樹皮。伐下的木料進行剝皮留筋,以利菌絲傳引上料,作引種的傳引路線,“筋”的寬度2.5~3cm。
將剝皮留筋木料按“井”字形堆起干燥,第二年春天呈六七成干時鋸料。鋸成長50~80cm的料段,細木料最長不超過90cm,鋸好后按“井”字形堆垛。放于向陽、通風、便于干燥處。
注意木料必須干透,才可作為茯苓的寄主材料,供栽培用。不干透,菌絲不能吸收其養(yǎng)分,影響生長。
二、茯苓的接種技術
可于6月間,宜早不宜遲,遲種生長期短,產量低。選晴天接種,土質稍濕潤挖窖,窖底順坡向挖,深25cm左右,長、寬根據(jù)木段大小、多少而定。
1、菌絲引接種
接種前將段木放入窖中,每窖1~2或3~5根,粗細搭配。先將窖中細段木的一端削尖,以便能插入栽培瓶中,尖端向上,瓶倒套在段木尖端,兩旁或一側緊靠粗段木。這樣菌絲由細段木蔓延至粗段木上,接種后及時覆土10cm左右,窖面呈龜背形。
2、肉引
根據(jù)松木料的粗細大小,每窖3~5根料,上一下二或上二下三,將木料平放窖中。貼引子時,先將引子用刀割一淺口,劃破苓皮,再用手掰開,隨掰隨用。
將不貼引子的一頭,埋住固定位置,腳踏在木料上,將引子帶皮的一面向外向上,肉面貼在木料頭上,貼后一手按住引子,一手扒土塞緊,上面蓋一片大的樹葉以防水浸引子腐爛。上面再覆土10cm左右。
種好一窖再種下一窖,窖距30cm左右。
3、木引
用已種下六成熟,斷面呈米黃色的松樹段,截成10~15cm的小段,每窖下木引一小段,放在新木料底部中間一根的上方,中間一根木料要短些,使木引頭和木料頭接攏對齊。
接引后,用大的樹葉將木引蓋好,以防浸水爛引子,然后覆土10cm左右。
三、茯苓的日常管理技術要點
1、澆水排澇
引子下窖后,下點小雨最好,傳引快,但怕大雨水。如連續(xù)5~6天無雨,可在窖上噴水潤濕。排水溝要經常清理,避免下雨時地面徑流沖刷,而影響“傳引”結苓。
故雨后注意及時排水,保證地面無積水。
2、培土除草
下種后2~3個月便開始結苓,翌年3~6月是茯苓迅速膨大期,結苓期地面出現(xiàn)裂縫,茯苓容易外露,要經常培土,填縫覆蓋,以免影響正常結苓。培土同時,順便清除田間雜草。
入冬前要全面蓋土防寒,開春后扒去覆土。種茯苓的場地,嚴禁人畜踐踏,影響結苓。